技術文章
CIP清洗定義、分類、影響因素、設備程序控制過程詳解篇
閱讀:2906 發(fā)布時間:2022-9-17
本文從CIP清洗定義、CIP清洗系統(tǒng)的三種裝置 、CIP清洗劑、流速、溫度和時間的影響、全自動CIP程序方面講述CIP清洗的作用及在生產中的重要意義。清洗是保證食品、藥品衛(wèi)生的關鍵,各生產廠家在CIP系統(tǒng)選型及設計上要充分考慮清洗的效果、清洗過程可控,達到食品、藥品衛(wèi)生認證的要求。
1. CIP概述:
1.1 定義:
CIP ,是英文Clean-In-Place的縮寫,即就地清洗或稱為原位清洗, 其定義為不拆卸設備或元件, 在密閉的條件下, 用一定溫度和濃度的清洗液對清洗裝置加以強力作用, 使與食品接觸的表面洗凈和殺菌的方法。
1.2 CIP的歷史:
CIP 系統(tǒng)最初于五十年代在美國的乳品工業(yè)得到應用, 1955 年CIP 系統(tǒng)與自動控制技術相結合,使其在食品工業(yè)的其它領域得以應用
1.3 CIP 的優(yōu)點:
與傳統(tǒng)的手工拆卸機器零件的清洗方式相比,CIP 的優(yōu)點主要有:
(1) 能維持一定的清洗效果, 保證產品的安全性。
(2) 節(jié)約操作時間、提高效率, 以實現(xiàn)商業(yè)的最
大利潤。
(3) 節(jié)省勞動力, 保證操作的安全性。
(4) 節(jié)省清洗用水和蒸汽。
相比之下, 常規(guī)拆卸清洗的缺點是: 費時、費力, 易損壞連接件; 設備停機時間長, 設備利用率低; 清洗不*, 有時對操作者也不十分安全。
2. CIP 裝置
CIP裝置的分類:
根據(jù)清洗液的使用方式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清洗劑單次使用的CIP系統(tǒng)
(single-use CIP systems )
(2)清洗劑重復使用的CIP系統(tǒng)
(reuse CIP systems )
(3)清洗劑多次使用的CIP系統(tǒng)
(multi-use CIP systems )
2.1 清洗劑單次使用的CIP系統(tǒng)

特點:
(1)在該系統(tǒng)中, 洗液只使用一次。
(2)系統(tǒng)由CIP罐、CIP 泵、回流泵、濃清洗劑泵、換熱器和管路組成, 沒有大容量的稀釋液貯桶。
(3)被清洗對象(罐或管路) 與CIP 裝置通過配管形成回路, 清洗結束將清洗液排放。
(4)所需設備比較簡單, 有時候可以不必設專門的CIP 站, 就可以實現(xiàn)CIP 過程。
2.2 清洗劑重復使用的CIP系統(tǒng)


特點:水、堿、酸等各種清洗液分別放在各自的貯桶里, 清洗完畢堿酸等洗滌液回收。當洗滌劑濃度降低時, 補充酸、堿再反復使用。
此系統(tǒng)在國內使用較為普遍, 由于酸、堿清洗劑都是在貯液罐中稀釋調配, 因此系統(tǒng)比較龐大。
2.3 清洗劑多次使用的CIP系統(tǒng)
由于集中控制的重復使用的CIP 系統(tǒng)的供水管路和回收管路太長, 造成大量液體和熱量損失, 并且殘留在管道里的產品和清洗劑被稀釋。而多次使用的CIP 系統(tǒng)吸取了單次使用CIP 系統(tǒng)不占空間、輸送管路短和重復使用的CIP 系統(tǒng)具有洗液回收的優(yōu)點。
在設計上, 非集中控制的多次使用的CIP 系統(tǒng)是由局部的, 靠近被清潔設備的小型標準單元組成, 清洗劑是由批式罐集中供給的, 清洗完畢, 清洗劑可以回收。批式罐是用來配制清洗劑用的。

3. CIP 使用的清洗劑
一般的清洗過程首先需要將污物從被清洗表面分離, 再將此污物在清洗液中分散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懸浮狀態(tài), 并防止污物重新沉淀在被清洗物的表面上。
在自然界, 污物分離的過程是頗為復雜的, 不是一種單一的化學品就能達此目的。實際, 都是幾種清洗劑混合使用。
3.1 中性清洗劑
水和界面活性劑均屬此類。
水幾乎是所有清洗劑和食品的基本成分, 當污物為*可溶時, 就不需要其他清洗劑而能清洗干凈。
界面活性劑可分為陽離子型、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當進行堿性清洗時, 如添加界面活性劑可促進潤濕性, 并具有乳化和分散功能。對于油脂污物較小的清洗對象, 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張力, 擴大污物與機械表面的接觸面積, 使洗劑能夠滲透而提高清洗效果。
3.2 酸性清洗劑
酸性清洗劑是用以溶解設備表面礦物質沉積物, 如鈣鎂的沉積物、硬水積石、啤酒積石、牛乳積石和草酸鈣等。
常使用的無機酸為硝酸、磷酸、硫酸; 有機酸為醇酸、葡萄糖酸和檸檬酸, 乳酸和酒石酸。
酸性清洗劑不受CO2 的影響, 比NaOH 容易過水, 可以冷清洗。使用合成的酸性清洗劑還具有抑制酵母和霉菌的作用。
3.3 堿性清洗劑
堿性清洗劑是食品工廠使用泛的清洗劑。堿與脂肪結合形成肥皂,與蛋白質形成可溶性物質而易于被水清除。
的堿為氫氧化鈉(NaOH) , 氫氧化鉀( KOH) 等, NaOH 的缺點是很難過水, 過水時要沖洗很長時間。但是, 由于NaOH 的清洗效果是NaHCO3 的4 倍, 且在適當?shù)臏囟认戮哂袣⒕Ч? 因而得到泛的應用。其他堿性清洗劑有碳酸鈉、、原硅酸鈉甲基硅酸鈉、磷酸三鈉等。
3.4 消毒劑
一些化學藥品可作為CIP 過程的消毒劑。如次氯酸鹽、碘化物、穩(wěn)定性二氧化氯、酸性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等等。
在消毒設備時必須對設備和管路進行*的清洗。如果設備表面有食品殘渣或污物存在, 消毒劑的效力將會大大降低。
4. 流速的影響

雷諾數(shù)對污物殘留率的影響
5. CIP清洗溫度
提高清洗溫度可以增大污物與清洗劑的化學反應速度; 減少清洗液的粘度從而提高Re , 可以增加污物中可溶性物質的溶解量。
但溫度過高, 將造成污物中的蛋白質變性致使污物與設備間的結合力提高, 反而阻礙清洗的進行。
通常洗液溫度為60~80 ℃。對于熱水消毒, 水溫必須> 82 ℃。
6. CIP清洗時間

清洗效果與時間的關系
7. CIP程序

CIP清洗系統(tǒng)的設計選型歡迎咨詢、來電。
本文編輯:蔣大偉
1. CIP概述:
1.1 定義:
CIP ,是英文Clean-In-Place的縮寫,即就地清洗或稱為原位清洗, 其定義為不拆卸設備或元件, 在密閉的條件下, 用一定溫度和濃度的清洗液對清洗裝置加以強力作用, 使與食品接觸的表面洗凈和殺菌的方法。
1.2 CIP的歷史:
CIP 系統(tǒng)最初于五十年代在美國的乳品工業(yè)得到應用, 1955 年CIP 系統(tǒng)與自動控制技術相結合,使其在食品工業(yè)的其它領域得以應用
1.3 CIP 的優(yōu)點:
與傳統(tǒng)的手工拆卸機器零件的清洗方式相比,CIP 的優(yōu)點主要有:
(1) 能維持一定的清洗效果, 保證產品的安全性。
(2) 節(jié)約操作時間、提高效率, 以實現(xiàn)商業(yè)的最
大利潤。
(3) 節(jié)省勞動力, 保證操作的安全性。
(4) 節(jié)省清洗用水和蒸汽。
相比之下, 常規(guī)拆卸清洗的缺點是: 費時、費力, 易損壞連接件; 設備停機時間長, 設備利用率低; 清洗不*, 有時對操作者也不十分安全。
2. CIP 裝置
CIP裝置的分類:
根據(jù)清洗液的使用方式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清洗劑單次使用的CIP系統(tǒng)
(single-use CIP systems )
(2)清洗劑重復使用的CIP系統(tǒng)
(reuse CIP systems )
(3)清洗劑多次使用的CIP系統(tǒng)
(multi-use CIP systems )
2.1 清洗劑單次使用的CIP系統(tǒng)

特點:
(1)在該系統(tǒng)中, 洗液只使用一次。
(2)系統(tǒng)由CIP罐、CIP 泵、回流泵、濃清洗劑泵、換熱器和管路組成, 沒有大容量的稀釋液貯桶。
(3)被清洗對象(罐或管路) 與CIP 裝置通過配管形成回路, 清洗結束將清洗液排放。
(4)所需設備比較簡單, 有時候可以不必設專門的CIP 站, 就可以實現(xiàn)CIP 過程。
2.2 清洗劑重復使用的CIP系統(tǒng)


特點:水、堿、酸等各種清洗液分別放在各自的貯桶里, 清洗完畢堿酸等洗滌液回收。當洗滌劑濃度降低時, 補充酸、堿再反復使用。
此系統(tǒng)在國內使用較為普遍, 由于酸、堿清洗劑都是在貯液罐中稀釋調配, 因此系統(tǒng)比較龐大。
2.3 清洗劑多次使用的CIP系統(tǒng)
由于集中控制的重復使用的CIP 系統(tǒng)的供水管路和回收管路太長, 造成大量液體和熱量損失, 并且殘留在管道里的產品和清洗劑被稀釋。而多次使用的CIP 系統(tǒng)吸取了單次使用CIP 系統(tǒng)不占空間、輸送管路短和重復使用的CIP 系統(tǒng)具有洗液回收的優(yōu)點。
在設計上, 非集中控制的多次使用的CIP 系統(tǒng)是由局部的, 靠近被清潔設備的小型標準單元組成, 清洗劑是由批式罐集中供給的, 清洗完畢, 清洗劑可以回收。批式罐是用來配制清洗劑用的。

3. CIP 使用的清洗劑
一般的清洗過程首先需要將污物從被清洗表面分離, 再將此污物在清洗液中分散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懸浮狀態(tài), 并防止污物重新沉淀在被清洗物的表面上。
在自然界, 污物分離的過程是頗為復雜的, 不是一種單一的化學品就能達此目的。實際, 都是幾種清洗劑混合使用。
3.1 中性清洗劑
水和界面活性劑均屬此類。
水幾乎是所有清洗劑和食品的基本成分, 當污物為*可溶時, 就不需要其他清洗劑而能清洗干凈。
界面活性劑可分為陽離子型、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當進行堿性清洗時, 如添加界面活性劑可促進潤濕性, 并具有乳化和分散功能。對于油脂污物較小的清洗對象, 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張力, 擴大污物與機械表面的接觸面積, 使洗劑能夠滲透而提高清洗效果。
3.2 酸性清洗劑
酸性清洗劑是用以溶解設備表面礦物質沉積物, 如鈣鎂的沉積物、硬水積石、啤酒積石、牛乳積石和草酸鈣等。
常使用的無機酸為硝酸、磷酸、硫酸; 有機酸為醇酸、葡萄糖酸和檸檬酸, 乳酸和酒石酸。
酸性清洗劑不受CO2 的影響, 比NaOH 容易過水, 可以冷清洗。使用合成的酸性清洗劑還具有抑制酵母和霉菌的作用。
3.3 堿性清洗劑
堿性清洗劑是食品工廠使用泛的清洗劑。堿與脂肪結合形成肥皂,與蛋白質形成可溶性物質而易于被水清除。
的堿為氫氧化鈉(NaOH) , 氫氧化鉀( KOH) 等, NaOH 的缺點是很難過水, 過水時要沖洗很長時間。但是, 由于NaOH 的清洗效果是NaHCO3 的4 倍, 且在適當?shù)臏囟认戮哂袣⒕Ч? 因而得到泛的應用。其他堿性清洗劑有碳酸鈉、、原硅酸鈉甲基硅酸鈉、磷酸三鈉等。
3.4 消毒劑
一些化學藥品可作為CIP 過程的消毒劑。如次氯酸鹽、碘化物、穩(wěn)定性二氧化氯、酸性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等等。
在消毒設備時必須對設備和管路進行*的清洗。如果設備表面有食品殘渣或污物存在, 消毒劑的效力將會大大降低。
4. 流速的影響

雷諾數(shù)對污物殘留率的影響
5. CIP清洗溫度
提高清洗溫度可以增大污物與清洗劑的化學反應速度; 減少清洗液的粘度從而提高Re , 可以增加污物中可溶性物質的溶解量。
但溫度過高, 將造成污物中的蛋白質變性致使污物與設備間的結合力提高, 反而阻礙清洗的進行。
通常洗液溫度為60~80 ℃。對于熱水消毒, 水溫必須> 82 ℃。
6. CIP清洗時間

清洗效果與時間的關系
7. CIP程序

CIP清洗系統(tǒng)的設計選型歡迎咨詢、來電。
本文編輯:蔣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