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奶棗刷屏各大網絡空間,隨后一躍成為新晉網紅零食。奶棗產品上市之初更是一度火爆,上市即被搶空毫不夸張。從美食視頻里的小份量網紅零食,到各大零食加工企業(yè)抓住契機,進行規(guī)模化的深加工,不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為迎合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以煮糖鍋、攪拌鍋、
去核機等組建的奶棗生產線隨之成型。
奶棗,又叫奶酪棗,是一種將紅棗去核后加入堅果,再在外層裹上一層棉花糖和奶粉的小零食。因其制作原料與制作過程簡單、口感好、顏值高、營養(yǎng)佳,受到人們喜愛。更有網友將其稱作是棗夾核桃的“接班人”。
目前,奶棗市場需求很大,山東一家食品加工企業(yè)的奶棗產品日產銷量高達十噸左右。但據(jù)了解,有不少轉型生產奶棗的企業(yè)表示,因為手工制作的限制,奶棗制作中的去核過程、棉花糖溶化過程、混合過程等效率并不是特別高,奶棗產量難以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
奶棗生產工藝主要有去核、煮糖、攪拌、成型、脫粉、包裝等數(shù)道工序,工序相對簡單,但比較耗費人力。為此,配備自動化加工設備進行高效率、高質量的生產,是相關企業(yè)抓住發(fā)展機遇的必要手段。
去核是考驗生產效率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盡管紅棗可以借助吸管、筷子等工具進行去核,但人工操作不僅難以控制整體加工的速度,還有可能在因操作失誤造成人員受傷,既不方便也不安全。而智能去核機能夠針對不同形狀、大小的紅棗快速去核,其攜帶的自動噴水裝置還能提高去核穩(wěn)定性,十分方便。據(jù)悉,去核機每小時至少能處理200斤左右紅棗,很好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攪拌是奶棗制作中保證產品品質的流程。紅棗只有均勻的裹上“外衣”,入口的口感才會達到上乘。但棉花糖和奶粉進溶化后處于較硬的狀態(tài),黏性也較強。在加入大量的干燥紅棗混合時,手工攪拌勞動強度大,也難以使大批量的原料得到完全的混合。目前,不少加工廠商利用攪拌鍋完成此環(huán)節(jié),紅棗和溶液混合相對更均勻。
此外,奶棗獨特的美味是其贏得消費者青睞的根本。筆者了解到,有加工企業(yè)為了更好的保留奶棗中紅棗、奶粉、堅果等原料的營養(yǎng)物質和風味,在奶棗加工中使用了凍干鎖鮮工藝,使產品兼具美味與營養(yǎng)。
奶棗的走紅來得過于突然,作為新品零食進入市場,一場沒有硝煙的市場競爭正在悄然進行中,運用好加工設備者方能占據(jù)產品加工的先機。但面對當前市面上產品品質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加工企業(yè)仍需嚴把原料關、安全關,以優(yōu)質產品作為長久發(fā)展的基礎。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