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童10292 Fairchild Model 10 調壓器
仙童10292 Fairchild Model 10 調壓器
易福門IFM壓力傳感器技術及產業(yè)特點 中國傳感器產業(yè)正處于由傳統(tǒng)型向新型傳感器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它體現(xiàn)了新型傳感器向微型化、多功能化、數(shù)字化、智能化、系統(tǒng)化和網絡化發(fā)展的總趨勢。傳感器技術歷經了多年的發(fā)展,其技術的發(fā)展大體可分三代:
代是結構型傳感器,它利用結構參量變化來感受和轉化信號。
第二代是上7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固體型傳感器,這種傳感器由半導體、電介質、磁性材料等固體元件構成,是利用材料某些特性制成。如:利用熱電效應、霍爾效應、光敏效應,分別制成熱電偶傳感器、霍爾傳感器、光敏傳感器。
第三代傳感器是以后剛剛發(fā)展起來的智能型傳感器,是微型計算機技術與檢測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使傳感器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
傳感器技術及產業(yè)特點
傳感器技術及其產業(yè)的特點可以歸納為:基礎、應用兩頭依附;技術、投資兩個密集;產品、產業(yè)兩大分散。
基礎、應用兩頭依附
基礎依附,是指傳感器技術的發(fā)展依附于敏感機理、敏感材料、工藝設備和計測技術這四塊基石。敏感機理千差萬別,敏感材料多種多樣,工藝設備各不相同,計測技術大相徑庭,沒有上述四塊基石的支撐,傳感器技術難以為繼。
應用依附是指傳感器技術基本上屬于應用技術,其市場開發(fā)多依賴于檢測裝置和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應用,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它的高附加效益并形成現(xiàn)實市場。也即發(fā)展傳感器技術要以市場為導向,實行需求牽引。
技術、投資兩個密集
技術密集是指傳感器在研制和制造過程中技術的多樣性、邊緣性、綜合性和技藝性。它是多種高技術的集合產物。由于技術密集也自然要求人才密集
投資密集是指研究開發(fā)和生產某一種傳感器產品要求一定的投資強度,尤其是在工程化研究以及建立規(guī)模經濟生產線時,更要求較大的投資
產品、產業(yè)兩大分散
產品結構和產業(yè)結構的兩大分散是指傳感器產品門類品種繁多(共*類、42小類近6000個品種),其應用滲透到各個產業(yè)部門,它的發(fā)展既有各產業(yè)發(fā)展的推動力,又強烈地依賴于各產業(yè)的支撐作用。只有按照市場需求,不斷調整產業(yè)結構和產品結構,才能實現(xiàn)傳感器產業(yè)的全面、協(xié)調、持續(xù)發(fā)展
1、傳感器
能感受規(guī)定的被測量并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器件或裝置。通常有敏感元件和轉換元件組成。
1)敏感元件是指傳感器中能直接(或響應)被測量的部分。
2)轉換元件指傳感器中能較敏感元件感受(或響應)的被測量轉換成是與傳輸和(或)測量的電信號部分。
3)當輸出為規(guī)定的標準信號時,則稱為變送器。
2、測量范圍
在允許誤差限內被測量值的范圍。
3、量程
測量范圍上限值和下限值的代數(shù)差。
4、度
被測量的測量結果與真值間的一致程度。
5、重復性
在所有下述條件下,對同一被測的量進行多次連續(xù)測量所得結果之間的符合程度:
相同測量方法
相同觀測者
相同測量儀器
相同地點
相同使用條件
在短時期內的重復。
6、分辨力
傳感器在規(guī)定測量范圍內可能檢測出的被測量的小變化量。
7、閾值
能使傳感器輸出端產生可測變化量的被測量的小變化量。
8、零位
使輸出的值為小的狀態(tài),例如平衡狀態(tài)。
9、激勵
為使傳感器正常工作而施加的外部能量(電壓或電流)。
10、大激勵
在市內條件下,能夠施加到傳感器上的激勵電壓或電流的大值。
11、輸入阻抗
在輸出端短路時,傳感器輸入端測得的阻抗。
12、輸出
有傳感器產生的與外加被測量成函數(shù)關系的電量。
13、輸出阻抗
在輸入端短路時,傳感器輸出端測得的阻抗。
14、零點輸出
在室內條件下,所加被測量為零時傳感器的輸出。
15、滯后
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當被測量值增加和減少時,輸出中出現(xiàn)的大差值。
16、遲后
輸出信號變化相對于輸入信號變化的時間延遲。
17、漂移
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傳感器輸出中有與被測量無關的不需要的變化量。
18、零點漂移
在規(guī)定的時間間隔及室內條件下零點輸出時的變化。
19、靈敏度
傳感器輸出量的增量與相應的輸入量增量之比。
20、靈敏度漂移
由于靈敏度的變化而引起的校準曲線斜率的變化。
21、熱靈敏度漂移
由于靈敏度的變化而引起的靈敏度漂移。
22、熱零點漂移
由于周圍溫度變化而引起的零點漂移。
23、線性度
校準曲線與某一規(guī)定直線一致的程度。
24、非線性度
校準曲線與某一規(guī)定直線偏離的程度。
25、長期穩(wěn)定性
傳感器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仍能保持不超過允許誤差的能力。
26、固有頻率
在無阻力時,傳感器的自由(不加外力)振蕩頻率。
27、響應
輸出時被測量變化的特性。
28、補償溫度范圍
使傳感器保持量程和規(guī)定極限內的零平衡所補償?shù)臏囟确秶?/span>
29、蠕變
當被測量機器多有環(huán)境條件保持恒定時,在規(guī)定時間內輸出量的變化。
30、絕緣電阻
如無其他規(guī)定,指在室溫條件下施加規(guī)定的直流電壓時,從傳感器規(guī)定絕緣部分之間測得的電阻值。
美國PARKEER電磁閥特性 在處于安全級的電磁環(huán)境下,如果長期幻想電磁波會對自己的健康造成損害,必然會因為精神壓力過大產生焦慮、恐懼、煩悶等心理問題,進而影響內分泌,直至影響到自身健康。所以正確認識電磁波的產生的原因和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掌握如何降低或避免生活中常見的電磁波的影響是很有必要的。
只要不是處于零度(攝氏溫標零下273.15攝氏度)的物體均會向外界輻射電磁波,零度在自然界里是不可能達到的,所以電磁波是無處不在的。所以在普通環(huán)境下電磁波(電磁波能級未超過相應頻率的限值)并不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危害,但是長期暴露于高能級電磁波(電磁波能級超過相應頻率的限值)的環(huán)境下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損害。
電磁輻射超標報警器(具有一定頻率響應范圍),可以測出一定頻率范圍的電磁波的強度,只要超過該頻率規(guī)定的電磁輻射強度標準就會發(fā)出警訊,使用者就應遠離被測物直至警訊消失為止(警訊消失的位置與電磁波發(fā)射設施設備的的距離可以視為安全距離)。
電磁波防護的三大原則:距離防護(與電磁波發(fā)射設施設備保持一個相對安全的距離)、時間防護(不在電磁波發(fā)射設施設備開啟時進入安全的距離內)、屏蔽防護(依靠屏蔽設施電磁波的影響)。依靠三大原則可以有效的降低或避免生活中常見的電磁波的影響。
家中常用的電器也有不同的防范辦法。目前主流的電視、電腦顯示器已經全部采用液晶顯示本身產生的電磁波能級很低,在使用時與人體已經保持有一定距離無需另行采取防護措施;而老式的顯像管電視和顯示器應當設置至少1至2米的安全距離。手機是目前我們生活中常用的設備接聽手機時,而應該用手持或放置于距離人體五十公分處,盡量采用耳機或免提方式接聽。電磁爐和微波爐在開始使用時應盡量遠離(至少大于1米)。電熱毯在完成加熱后應當關閉后方,切忌不可長期在通電開啟的電熱毯上逗留。目前常用的WIFI設備開啟時距離人體1米以上即可。收音機由于工作原理,只接收有用的電磁波,并不向外發(fā)射有用的電磁波,而且自身原件和電路產生的電磁波能級很小,故無需特別設定安全距離。吹風機等依靠電機驅動的小家電,因使用時間較短,也無需特別設定安全距離。對于在寒冷天氣下使用的電加熱的家電(如取暖器)應當設置0.5米以上的安全使用距離,避免燙傷和電磁輻射。
購買住宅則在遠離室外高壓變電站進出線側(電壓等級在35kV及以下的變電站除外;室內型變電站和地下變電站除外),高壓架空線路(電壓等級在35kV及以下的的架空線路除外;地下電纜除外),天線極化方式為垂直極化且主要靠地波傳播的塔臺(例如中波臺),或與建筑物高差相對較小的廣播電視塔臺(與建筑物高差大的廣播電視塔臺下方為信號盲區(qū))。
降低電磁波的不良影響,就必須養(yǎng)成自我防范的習慣。一般電器行都有販售「電磁波測試筆」,可以輕易測出電磁波的強度,只要超過標準就會發(fā)出警訊,使用者就應遠離被測物直至警訊消失為止。
要測知電氣產品是否有輻射或電磁波,也可以采取比較簡便的方式,就是利用家用、小型可接收AM(調幅)頻道的收音機,打開后將頻道調在沒有廣播的地方,并且靠近所要測量的電視、冰箱、微波爐或電腦等家電用品,如果發(fā)現(xiàn)收音機所傳出的噪音突然變大,說明該電器周圍有較強的電磁輻射。走出一段距離后,噪聲就會恢復原來較小的噪音量;如此即可測出「安全」距離來。
不同的電器也有不同的防范辦法,像電腦用過只關熒幕不關機,電腦熒幕改換成液晶熒幕;接聽手機時,手機不要放在腰間或褲子口袋中,而應該用手持或放置于距離人體五十公分處;購買住宅則在遠離變電設備及基地臺設置地點。
1993年瑞典北歐三國研究調查公布,受到2mG以上電磁輻射影響,罹患白血病的機會是正常人的2.1倍,罹患腦腫瘍的機會是正常人的1.5倍,以上資料摘自日本1996年3月出版SAPIO雜志。
使用電腦輻射消除器
電腦輻射消除器通過電源處以電子屏蔽波形整形、震蕩干涉、導出及吸收的方法;使電腦及附屬設備的交流電,達到接近理想的狀態(tài),它能夠動態(tài)發(fā)現(xiàn)并跟蹤電腦主板、CPU、硬盤、顯示器、鍵盤、鼠標以及與電腦相連接設備所產生的輻射,通過產品內部的智能芯片模塊吸收、轉換、消除,有效的從根源上消除了影響我們健康的隱形殺手——電腦輻射!
英文縮寫
電磁輻射分類的英文縮寫:
γ = 伽馬射線
X射線:
HX = 硬X射線
SX = 軟X射線
紫外線:
EUV = 紫外線
NUV = 近紫外線
紅外線:
NIR = 近紅外線
MIR =中紅外線
FIR = 遠紅外線
微波:
EHF = *頻
SHF = 超高頻
UHF = 特高頻
無線電波:
VHF = 甚高頻
HF = 高頻
MF = 中頻
LF = 低頻
VLF = 甚低頻
ULF = 特低頻
ELF = 極低頻
特性
電磁波的電場(或磁場)隨時間變化,具有周期性。在一個振蕩周期中傳播的距離叫波長。振蕩周期的倒數(shù),即每秒鐘振動(變化)的次數(shù)稱頻率。
很顯然,波長與頻率的乘積就是每秒鐘傳播的距離,即波速。令波長為λ,頻率為f,速度為V,得:λ=V/f波長入的單位是米(m),速度的單位是米/秒(m/sec),頻率的單位為赫茲(Hertz,Hz)。整個電磁頻譜,包含從電波到宇宙射線的各種波、光、和射線的集合。不同頻率段落分別命名為無線電波(3KHz—3000GHz)、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伽馬射線)和宇宙射線。在19世紀末,意大利人馬可尼和波波夫同在1895年進行了無線電通信試驗。在此后的100年間,從3KHz直到3000GHz頻譜被認識、開發(fā)和逐步利用。根據不同的持播特性,不同的使用業(yè)務,對整個無線電頻譜進行劃分,共分9段:甚低頻(VLF)、低頻(LF)、中頻(MF),高頻(HF)、甚高頻(VHF)特高頻(uHF)超高頻(sHF)*頻(EHF)和至高頻,對應的波段從甚(超)長波、長波、中波、短波、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絲米波(后4種統(tǒng)稱為微波)。見下表。無線電頻譜和波段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