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牌密封圈的生產(chǎn)工藝
壓出工藝
壓出工藝是通過壓出機機筒筒壁和螺桿件的作用,使膠料達到擠壓和初步造型的目的,壓出工藝也成為擠出工藝。
壓出工藝的主要設備是壓出機。
幾種橡膠的壓出特性:天然橡膠壓出速度快,半成品收縮率小。機身溫度50-60℃,機頭70-80℃,口型80-90℃;丁苯橡膠壓出速度慢,壓縮變形大,表面粗糙,機身溫度50-70℃,機頭溫度70-80℃,口型溫度100-105℃;氯丁橡膠壓出前不用充分熱煉,機身溫度50℃,機頭℃,口型70℃;乙丙橡膠壓出速度快、收縮率小,機身溫度60-70℃,機頭溫度80-130℃,口型90-140℃。
注射工藝
橡膠注射成型工藝是一種把膠料直接從機筒注入模性硫化的生產(chǎn)方法。包括喂料、塑化、注射、保壓、硫化、出模等幾個過程。注射硫化的zui大特點是內(nèi)層和外層得膠料溫度比較均勻*,硫化速度快,可加工大多數(shù)模壓制品。
橡膠注射成型的設備是橡膠注射成型硫化機。
壓鑄工藝
壓鑄法又稱為傳遞模法或移模法。這種方法是將膠料裝在壓鑄機的塞筒內(nèi),在加壓下降膠料鑄入模腔硫化。與注射成型法相似。如骨架油封等用此法生產(chǎn)溢邊少,產(chǎn)品質(zhì)量好。
香港普力克針對橡膠硫化工藝簡易說明
硫化工藝
早先,天然橡膠的主要用途只是做擦字橡皮;后來才用于制造小橡膠管。直到1823年,英國化學家麥金托什才發(fā)明將橡膠溶解在煤焦油中然后涂在布上做成防水布,可以用來制造雨衣和雨靴。但是,這種雨衣和雨靴一到夏天就熔化,一到冬天便變得又硬又脆。為了克服這一缺點,當時許多人都在想辦法。美國發(fā)明家查理古德伊爾也在進行橡膠改性的試驗,他把天然橡膠和硫黃放在一起加熱,希望能獲得一種一年四季在所有溫度下都保持干燥且富有彈性的物質(zhì)。直到1839年2月他才獲得成功。一天他把橡膠、硫黃和*混溶在一起倒入鍋中(硫黃僅是用來染色的),不小心鍋中的混合物濺到了灼熱的火爐上。令他吃驚的是,混合物落入火中后并未熔化,而是保持原樣被燒焦了,爐中殘留的未*燒焦的混合物則富有彈性。他把濺上去的東西從爐子上剝了下來,這才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制備了他想要的有彈性的橡膠。經(jīng)過不斷改進,他終于在1844年發(fā)明了橡膠硫化技術。
在橡膠制品生產(chǎn)過程中,硫化是zui后一道加工工序。硫化是膠料在一定條件下,橡膠大分子由線型結構轉變?yōu)榫W(wǎng)狀結構的交聯(lián)過程。硫化方法有冷硫化、室溫硫化和熱硫化三種。大多數(shù)橡膠制品采用熱硫化。熱硫化的設備有硫化罐、平板硫化機等。